迷离的金融生态--绍兴纺织业普遍面临资金链偏紧瓶颈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绍兴纺织企业冷暖不一,总体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瓶颈则是资金链偏紧。
“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一度喧嚣尘上,但在我看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因为这么多年来,绍兴纺织业一直生存、发展得不错。”12月15日,工商银行绍兴分行行长蒋伟向记者表示。
“之所以今年以来,绍兴纺织业突然遭遇几乎休克性的资金短缺,最直接的原因是前两年股市、楼市高收益率的巨大诱惑,使得本地部分纺织企业使用了巨大的财务杠杆,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投向这些领域。”一绍兴当地银行业人士直言,“根据我的了解,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至4%,也就是说,按照当时房地产业的高利润率,一家房地产公司只要有几个人,一个小楼盘就行了。”
此言非虚。
最典型的例子即为目前陷入危局、重组一片迷雾的浙江纵横集团(下称“纵横集团”)。
纵横集团董事长袁柏仁,从化纤起家,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化纤纺织的惨淡经营,袁在此前几年一直不断收缩老本行,例如原来纵横集团的织机总数一度达900多台(对外宣称一千台),目前却仅有230台;同时,纵横集团办公楼对面的纺织厂房,亦已空置了1年有余。
与此相应,由于经受不住前两年楼市、股市高收益的巨大诱惑,纵横集团斥资,先后于2003年底涉足房地产业和包括绍兴市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成都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股权投资,再加上湖北水电项目等的纷纷上马,纵横集团摊子瞬时扩张。
“投资显然超过了袁柏仁的掌控能力,最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轰然倒下。”对此,绍兴银行业人士非常遗憾。
据该人士分析,其实绍兴化纤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特征非常明显。
“这具体表现在,机器都是高价从韩国、日本进口的;化纤行业必须是24小时作业,否则机器就会报废,因此这决定了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而正是这一要求使得目前许多化纤企业的原材料都是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时,进口买进的。”绍兴市经贸委负责人分析称,“现在,原油价格已经从原先的140多美元暴跌了约70%以上,由此可见行业的运行特征,给绍兴纺织化纤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
但是由于此前数年,各商业银行非常看好绍兴纺织业的集聚群效应,因此对于纺织企业,从来不吝放贷。
外地银行也纷纷抢滩绍兴纺织企业放贷,争食杯羹。
“绍兴北临杭州,南衔宁波,地理位置可进可退,外地银行不请自到,纷纷涌入绍兴纺织企业的信贷市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绍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这些外地银行的做法是,对那些本地银行已经放贷数亿的纺织企业追加授信,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该负责人透露。
截至目前,这些外地银行在全市信贷总量的份额中,已经多达1/3。例如3000多亿的总信贷余额中,应该大约有1000亿就是外地银行放贷的。
因此对本地银行而言,最大的痛苦、最大的风险,同时也是最大的不踏实就是,原来可以对一些出问题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落实信贷限制对策,限制其盲目扩张,但现在由于外地银行的触角日深,一些措施的效果无形中被削弱了。
上述负责人慨叹,“只要一家企业有3亿贷款,那么其贷款银行肯定至少有七八家;如果有10亿贷款,那么可以推定其债权银行应该不下20家,例如江龙集团的贷款银行就有20多家。同一家企业,甚至同一家但不同地的股份制银行,都会贷款给它,宁波分行贷给它,萧山的也贷给它,杭州的自然也不会落后。”
除此之外,与绍兴市其他下辖县市如上虞、诸暨等不同,纺织主要集中地绍兴县纺织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还有一个颇为独特却风行的做法:依靠彼此间的担保和互保来贷款——这简直就类似一个企业的成年割礼。只要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么加入担保圈顺理成章。
上述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绍兴分行负责人甚至将绍兴纺织业比作一栋楼,而各纺织企业为各个房间,彼此之间因为相互担保仅有一墙之隔,“因为担保,他们是如此地亲密”。
在该人士看来,担保亦有良恶之分,“为了主业、在企业财务上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的担保,无疑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在绍兴盛行的担保,却是满足企业的疯狂扩张而进行的恶性担保。这种担保已超出了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
据介绍,类似华联三鑫、纵横集团等企业涉及的担保都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净资产,“当一家企业总共也才5000万资产,却通过担保融资1亿,那不是过度担保,又是什么呢?”
但靠银行维系和推动的流动性充裕,显然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不缺资金情形下被掩盖的问题,终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逐渐暴露出来。
根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为了帮助本地纺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局面,管理层已经制订了相关举措。
为企业减负方面,在绍兴银监局和当地银行业协会的推动下,绍兴辖内银行业已经签署了“特别公约”,承诺“不随意压缩各项融资,不随意提高担保条件,不随意增加企业负担”,并已经付诸行动。
而且各商业银行正努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积极改善银企关系。例如11月27日,央行利率下调后,诸暨一家银行就帮助浙江袜业公司提前周转未到期贷款,使其减少利息支出17万元。
“绍兴纺织业是民生行业,也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银行业更应强化与企业共融共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而不是一看到纺织业的暂时困难就避之不及。既然异地商业银行早几年看好纺织业的前景,进入绍兴的融资领域,在当前纺织业非常时期,同样希望异地商业银行不要简单地抽贷,相反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让纺织业有一个调整和升级的回旋余地。”蒋伟表示。
据蒋透露,工行绍兴分行在11月信贷增长的基础上,12月仍将继续新增7个亿左右,“而且在为企业减负方面,工行绍兴分行主动通过优化资产负债品种、期限匹配结构,自我消化一部分经营成本,力争把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10%以内。”
据绍兴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各银行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形势对绍兴实体经济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绍兴银监分局的指导下,绍兴银行业协会正在研究修订《绍兴银行业重点客户风险监测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深化集团客户风险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大型企业风险防范。
《办法》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实施总授信制度,实行主办行制度,由主办行负责对企业资产情况进行排摸,并给出总授信额度;其次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监管,提高报表审计质量,另外还有如提倡互保,而不是风险更大且难以控制的连环担保等。
“修订后的《办法》近期应该就会公布。”知情人士称。
“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一度喧嚣尘上,但在我看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因为这么多年来,绍兴纺织业一直生存、发展得不错。”12月15日,工商银行绍兴分行行长蒋伟向记者表示。
“之所以今年以来,绍兴纺织业突然遭遇几乎休克性的资金短缺,最直接的原因是前两年股市、楼市高收益率的巨大诱惑,使得本地部分纺织企业使用了巨大的财务杠杆,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投向这些领域。”一绍兴当地银行业人士直言,“根据我的了解,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至4%,也就是说,按照当时房地产业的高利润率,一家房地产公司只要有几个人,一个小楼盘就行了。”
此言非虚。
最典型的例子即为目前陷入危局、重组一片迷雾的浙江纵横集团(下称“纵横集团”)。
纵横集团董事长袁柏仁,从化纤起家,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化纤纺织的惨淡经营,袁在此前几年一直不断收缩老本行,例如原来纵横集团的织机总数一度达900多台(对外宣称一千台),目前却仅有230台;同时,纵横集团办公楼对面的纺织厂房,亦已空置了1年有余。
与此相应,由于经受不住前两年楼市、股市高收益的巨大诱惑,纵横集团斥资,先后于2003年底涉足房地产业和包括绍兴市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成都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股权投资,再加上湖北水电项目等的纷纷上马,纵横集团摊子瞬时扩张。
“投资显然超过了袁柏仁的掌控能力,最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轰然倒下。”对此,绍兴银行业人士非常遗憾。
据该人士分析,其实绍兴化纤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特征非常明显。
“这具体表现在,机器都是高价从韩国、日本进口的;化纤行业必须是24小时作业,否则机器就会报废,因此这决定了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而正是这一要求使得目前许多化纤企业的原材料都是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时,进口买进的。”绍兴市经贸委负责人分析称,“现在,原油价格已经从原先的140多美元暴跌了约70%以上,由此可见行业的运行特征,给绍兴纺织化纤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
但是由于此前数年,各商业银行非常看好绍兴纺织业的集聚群效应,因此对于纺织企业,从来不吝放贷。
外地银行也纷纷抢滩绍兴纺织企业放贷,争食杯羹。
“绍兴北临杭州,南衔宁波,地理位置可进可退,外地银行不请自到,纷纷涌入绍兴纺织企业的信贷市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绍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这些外地银行的做法是,对那些本地银行已经放贷数亿的纺织企业追加授信,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该负责人透露。
截至目前,这些外地银行在全市信贷总量的份额中,已经多达1/3。例如3000多亿的总信贷余额中,应该大约有1000亿就是外地银行放贷的。
因此对本地银行而言,最大的痛苦、最大的风险,同时也是最大的不踏实就是,原来可以对一些出问题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落实信贷限制对策,限制其盲目扩张,但现在由于外地银行的触角日深,一些措施的效果无形中被削弱了。
上述负责人慨叹,“只要一家企业有3亿贷款,那么其贷款银行肯定至少有七八家;如果有10亿贷款,那么可以推定其债权银行应该不下20家,例如江龙集团的贷款银行就有20多家。同一家企业,甚至同一家但不同地的股份制银行,都会贷款给它,宁波分行贷给它,萧山的也贷给它,杭州的自然也不会落后。”
除此之外,与绍兴市其他下辖县市如上虞、诸暨等不同,纺织主要集中地绍兴县纺织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还有一个颇为独特却风行的做法:依靠彼此间的担保和互保来贷款——这简直就类似一个企业的成年割礼。只要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么加入担保圈顺理成章。
上述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绍兴分行负责人甚至将绍兴纺织业比作一栋楼,而各纺织企业为各个房间,彼此之间因为相互担保仅有一墙之隔,“因为担保,他们是如此地亲密”。
在该人士看来,担保亦有良恶之分,“为了主业、在企业财务上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的担保,无疑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在绍兴盛行的担保,却是满足企业的疯狂扩张而进行的恶性担保。这种担保已超出了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
据介绍,类似华联三鑫、纵横集团等企业涉及的担保都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净资产,“当一家企业总共也才5000万资产,却通过担保融资1亿,那不是过度担保,又是什么呢?”
但靠银行维系和推动的流动性充裕,显然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不缺资金情形下被掩盖的问题,终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逐渐暴露出来。
根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为了帮助本地纺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局面,管理层已经制订了相关举措。
为企业减负方面,在绍兴银监局和当地银行业协会的推动下,绍兴辖内银行业已经签署了“特别公约”,承诺“不随意压缩各项融资,不随意提高担保条件,不随意增加企业负担”,并已经付诸行动。
而且各商业银行正努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积极改善银企关系。例如11月27日,央行利率下调后,诸暨一家银行就帮助浙江袜业公司提前周转未到期贷款,使其减少利息支出17万元。
“绍兴纺织业是民生行业,也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银行业更应强化与企业共融共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而不是一看到纺织业的暂时困难就避之不及。既然异地商业银行早几年看好纺织业的前景,进入绍兴的融资领域,在当前纺织业非常时期,同样希望异地商业银行不要简单地抽贷,相反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让纺织业有一个调整和升级的回旋余地。”蒋伟表示。
据蒋透露,工行绍兴分行在11月信贷增长的基础上,12月仍将继续新增7个亿左右,“而且在为企业减负方面,工行绍兴分行主动通过优化资产负债品种、期限匹配结构,自我消化一部分经营成本,力争把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10%以内。”
据绍兴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各银行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形势对绍兴实体经济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绍兴银监分局的指导下,绍兴银行业协会正在研究修订《绍兴银行业重点客户风险监测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深化集团客户风险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大型企业风险防范。
《办法》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实施总授信制度,实行主办行制度,由主办行负责对企业资产情况进行排摸,并给出总授信额度;其次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监管,提高报表审计质量,另外还有如提倡互保,而不是风险更大且难以控制的连环担保等。
“修订后的《办法》近期应该就会公布。”知情人士称。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1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