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报告登录
帐号
密码


<< 返回    
加捻结构纱线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进展

 加捻是传统纺纱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提高纱线内部纤维的抱合力、摩擦力,赋予其一定的力学性能。目前常见的加捻结构纱线包括螺旋结构和双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传统平面结构相比,具有更强的拉伸性能,将螺旋结构用于纱线,能够弥补当前智能可穿戴产品在力学性能尤其是弹性、拉伸应变范围方面的不足。

螺旋和超螺旋结构纱线

利用碳纳米管(CNT)薄膜的高柔性,研究人员等提出了一种弹簧状CNT纱线的可控制造方法。该纱线的弹簧状圆弧排列均匀,在微观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纱线内部的CNT纤维束具有轻微取向性。在拉伸期间,由于“弹簧”的展开和拉直而表现出突出的高达285%的应变拉伸性,断裂韧性也高达28.7 J/g。更重要的是,这种CNT纱线的电导率在初始状态下接近440 S/cm,并且在重复加载循环之后没有下降。随后,研究团队修改了旋转策略,精确控制了环的位置和数量,成功制备了部分螺旋结构。与全螺旋结构相比,部分螺旋结构在高达25%的应变下表现出更好的弹性以及线性电阻-应变关系。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等利用静电纺丝和喷涂的方式,制备了超高可伸缩导电螺旋纱。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U纳米纤维,并将其收集在一个旋转的圆筒形接收器上。收集到的纳米纤维膜被切成条带状,随后将CNTs/乙醇悬浮液喷洒在条带上,喷涂后,将CNTs/PU纳米纤维复合条带扭曲成纱线,然后再进一步过度扭曲形成螺旋纱线。在软聚合物链、纳米纤维螺旋结构的协同作用下,CNTs/PU螺旋纱线打破了固有刚性对材料可弯曲性的限制,不仅表现出与直纱相似的高强度,而且表现出极高的拉伸能力,应变接近1900%,同时具有稳定的电导率和回复能力,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大应变传感器、软机器人等方面的竞争潜力巨大。


双螺旋结构纱线

受到DNA和双股线结构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具有DNA双螺旋结构的纱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具有超快响应和回复能力的弹性压阻传感器。为了使传感器在灵敏度、重复使用性、线性、弹性滞后性、响应时间等方面实现平衡,研究者从传感器底层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制备了核壳结构的导电纤维,随后利用加捻技术获得双螺旋结构纱线,通过对比加捻和不加捻两种纱线,发现双螺旋结构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弹性滞后性等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加纱线的力学性能。最后采用针织形成完整的织物。该研究设计了自下而上的分层纺织结构,通过设计纤维、纱线、织物的几何结构,制备了高性能的压阻传感器。


另有研究人员采用环锭纺和摩擦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分层结构的柔性、可拉伸、导电的双螺旋结构纱。为使纱线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研究者将液态金属注入硅胶管中,随后其被进一步加捻形成双螺旋纱。然后,将加捻后的硅胶管作为芯纱放入商用摩擦纺纱机中,利用摩擦纺的方式将锦纶包裹在其外部,该方式可以大量生产连续纱线(超过600 m)。螺旋-核壳的特殊结构,使这种纱线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耐久性、透气性、稳定性,能够用于人体运动监测、能量采集等,该成果有助于促进纺织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人工智能和软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应用。

来源:纺织导报

<< 返回    

    版权所有 2023 金澳检验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创智路39号1号楼9层
  电话:025-84503078 84505828 传真:025-84503178
  苏ICP备09099797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1068号